網頁

2012年11月11日星期日

中、西醫看高血脂病因

中、西醫看高血脂病因

血漿中的膽固醇和三醯甘油都有兩個來源:外源性者來自食物,經消化後由小腸吸收;內源性者由體內合成。三醯甘油在內合成,而膽固醇主要在肝和小腸粘膜合成。機體有複雜的回饋機制調節膽固醇的吸收、合成、分解及排泄,保持其血中濃度的動態平衡。

血清膽固醇主要來自體內合成,腸道的吸收量受到機體的嚴格調控,並不與進食的膽固醇量成正比。如每人每天膽固醇攝人量增加100毫克,血清膽固醇只上升3毫克-5毫克/分升。體內每天合成的膽固醇量約有1.5克,這個量比外源性膽固醇高得多。肝臟既是膽固醇的合成場所,也是分解處理膽固醇的地方。當進食過多的動物脂肪(可成為肝、小腸合成膽固醇的原料)或有病綜合征、先天性脂代謝障礙,肝臟代謝出現障礙時,可造成高脂血症。其他一些因素,如精神刺激、吸煙、緊張、季節氣溫變化、月經、妊娠等等,都可引起血清膽固醇水準的明顯波動。
血脂和脂蛋白通常隨年齡增長而增高,這是因為老年人血脂和脂蛋白的代謝全面降低的結果。一般來說,男性到50歲,女性到65歲左右,膽固醇和三醯甘油達到峰值。上海市438名老年人的血脂及脂蛋白調查結果:市區老年組的血清脂質顯著高於青年組。老年人的血脂濃度隨體重增加、活動減少、伴有高血壓冠心病而有所增高。


近年來,中國高血壓病、高脂血症、冠心病、糖尿病肥胖症等富裕性疾病的發病率明顯上升,已經引起全社會的關注。這類疾病是威脅中老年人健康的第一大殺手,高脂血症、糖尿病、肥胖症等相關性十分密切的病症,其相加總發病率為10%,考慮到複合患病因素,仍然是嚴重的問題。
 

.中醫的認識
中醫認為,膏脂雖為人體的營養物質,但過多則形成高脂血症為患。凡導致人體攝入膏脂過多,以及膏脂轉輸、利用、排泄失常的因素均可使血脂升高,其病因有以下幾點。
1.
飲食失當 飲食不節,攝食過度,或恣食肥膩甘甜厚味,過多膏脂隨飲食進入人體,輸布、轉化不及,滯留血中,因而血脂升高。長期飲食失當,或酗酒過度,損及 ,健運失司,致使飲食不歸正化,不能化精微以營養全身,反而變生脂濁,混入血中,引起血脂升高。前者為實證,後者為虛中夾實證,這是二者不同之處。
2.
喜靜少動 或生性喜靜,貪睡少動;或因職業工作所限,終日伏案,多坐少走,人體氣機失於疏暢,氣鬱則津液輸布不利.膏脂轉化利用不及,以致生多用少,沉積體內,浸淫血中,故血脂升高。
3.
情志刺激 思慮傷脾,脾失健運,或鬱怒傷肝,失條達,氣機不暢,膏脂運化輸布失常,血脂升高。
4.
年老體衰 人老則五臟六腑皆衰,以腎為主:主五液.腎虛則津液失其主宰;主運化,脾虛則飲食不歸正化;肝主疏泄,肝弱則津液輸布不利,三者皆使膏脂代謝失常,引起血脂升高。若房勞過度,辛勞憂愁,亦可使人末老而先衰。
5.
體質稟賦 父母肥胖,自幼多脂,成年以後,形體更加豐腴,而陽氣常多不足,津液膏脂輸化遲緩,血中育質過多。或素體陰虛陽亢,脂化為育,溶入血中,血脂升高。
6.
消渴、水腫、脅痛、黃疸、症積等證不愈 消渴證基本病機屬陰虛燥熱,由於虛火內擾,熱 殺谷,患者常多飲多食,但飲食精微不能變脂而貯藏,人體之脂反盡溶為膏,混入血中,導致血脂升高。水腫日久,損及脾腎,腎虛不能主液,脾虛失於健運,以致 膏脂代謝失常。脅痛、黃疸、症積三者皆屬肝、膽之病,肝病氣機失於疏泄,影響膏脂的敷布轉化,膽病不能淨濁化脂,引起血脂升高。



二、西醫的認識
西醫認為,高脂血症的病因,基本上可分為兩大類,即原發性高脂血症和繼發性高脂血症。原發性高脂血症是指脂質和脂蛋白代謝先天性缺陷(家族性)以及某些環境因素,通過各種機制所引起的。這些環境因素包括飲食和藥物等,現概述如下:
1.
遺傳因素 遺傳可通過多種機制引起高脂血症,某些可能發生在細胞水準上,主要表現為細胞表面脂蛋白受體缺陷以及細胞內某些酶的缺陷(脂蛋白脂酶的缺陷或缺乏),也可發生在脂蛋白或載脂蛋白的分子上,多由於基因缺陷引起。
據報導,上述五種類型的高脂蛋白血症都可以發生遺傳,但國內臨床上最常遇到的是
型,即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。僅上海地區就已發現了十多個家族的幾十位病人。中山醫院曾對1例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的死亡病例進行屍體解剖,發現患者主動脈內膜表面到處是粥樣斑塊,就如同塗上一層厚厚的奶油蛋糕,在患者的心臟中也發現有多處心肌梗塞遺跡。有資料報導,國外有這樣的病人3歲就死於心肌梗塞。這些病例有不少見於近親結婚者,非近親結婚可有效地遏制其發生率。
2.飲食因素 飲食因素作用比較複雜,高脂蛋白血症患者中有相當大的比例是與飲食因素密切相關的。糖類攝入過多,可影響胰島素分泌,加速肝臟極低密度脂蛋白的合成,易引起高甘油三酯血症。膽固醇和動物脂肪攝人過多與高膽固醇血症形成有關,其他膳食成分(如長期攝人過量的蛋白質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以及膳食纖維攝入過少等)也與本病發生有關。
繼發性高脂血症系指由於其他原發疾病所引起者,這些疾病包括:糖尿病、肝病、甲狀疾病、腎臟疾病、胰腺、肥胖症、糖原累積病、痛風、阿狄森病柯興綜合症、異常球蛋白血症等。繼發性高脂蛋白血症在臨床上相當多見,如不詳細檢查,則其原發疾病常可被忽略,治標而未治其本,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,於治療不利。現簡述如下。
1.
糖尿病與高脂蛋白血症 在人體內糖代謝與脂肪代謝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繫,臨床研究發現,約40%的糖尿病患者可繼發引起高脂血症。
一般情況下,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患 者,血液中最常出現乳糜微粒(CM)和極低密度脂蛋白(VLDL)的代謝紊亂,這與病情的嚴重度有關。嚴重胰島素缺乏,尤其是伴酮症酸中毒患者,上述兩種 脂蛋白均顯著增高,表現為I型或V型高脂蛋白血症。不伴酮症的輕型患者,血中可無乳糜微粒,極低密度脂蛋白正常或僅輕度增高(IV型高脂蛋白血症)。上 述代謝異常,經胰島素治療後可見好轉。
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發生脂蛋白代謝異常者更為多見,可能與本型患者最常合併肥胖有關。臨床觀察資料表明,這類糖尿病患者有不少症狀並不明顯,而僅僅由於出現冠心病、中風或其他周圍血管病變以及高脂血症前來就診,作進一步血糖檢查時才被發現。因此,有學者認為,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、肥胖症、高脂血症和冠心病是中老年人中最常見的一種綜合征。在控制體重和限制糖類(如碳水化合物等)攝入後,這類患者的脂蛋白異常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。
2.
肝病與高脂蛋白血症 現代醫學研究資料證實,許多物質包括脂質和脂蛋白等是在肝臟進行加工、生產和分解、排泄的。一旦肝臟有病,則脂質和脂蛋白代謝也必將發生紊亂。以中老年人最常見的脂肪肝為例,在臨床觀察中可以看到,不論何種原因引起的脂肪肝,均有可能引起血脂和極低密度脂蛋白(VLDL)含量增高,表現為IV型高脂蛋白血症。及至後期,肝細胞損害進一步發展,血漿甘油三酯和極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反可降低,甚至出現低脂蛋白血症。
3.
肥胖症與高脂蛋白血症 臨床醫學研究資料表明,肥胖症最常繼發引起血甘油三酯含量增高,部分患者血膽固醇含量也可能增高,主要表現為IV型高脂蛋白血症,其次為IIb型高脂蛋白血症。
現代醫學研究結果明確地提示,生理和病理(包括濫用藥物所致等)變化所引起的激素(如胰島素;甲狀腺素腎上腺皮質激素)的改變以及代謝(尤其是糖代謝)的異常,均可引起高脂血症。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